近期经常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朋友们来电询问有关慢回弹海绵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家都会碰到也包括我自己,原因何在?
慢回弹海绵聚醚与开孔剂和硅油的关系插图 聚氨酯毕竟也是个化工产业,这些毛病实际上都牵涉到每个原料的问题。凡参加化学反应的每一个原料都非常重要,无论是主料还是小料都有它的独特功效,因此假如其中某一个原料在化学反应上产生了变化,那么它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发泡过程中从海绵的泡体上体现出来,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理、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如果不是病态,那么就是一个启示;如果是病态那么我们就要考虑采取什么办法去解决它;若是对我们的一个启示那么我们就要考虑怎样去利用它或者是完善它,要知道很多进化和发明都是在启示中发展起来的。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目前国内慢回弹聚醚的生产企业中有上海高桥的2000,南京金蒲的1070,就这二款慢回弹聚醚而言虽然它的羟值都是240,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各自的化学活性却大有区别各具特色,几年前的2000和1070无须在其它原料上作调整就可以互相替代使用,然而几年后的今天它们就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再也不能原封不动地互相替代使用了。
当然目前国内生产的慢回弹聚醚远远不止这二个生产厂家,因此每个慢回弹海绵的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原料也就难以统一,其中也包括各种小料。这就形成了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配方,就慢回弹聚醚来讲有开孔性较好的和稳定性较好的。开孔性好一点的慢回弹聚醚在生产过程中开孔剂的用量就适量少一点、而硅油(稳定剂)的用量相比而言它的用量就要适当地增加一点;反之假如你使用的慢回弹聚醚较稳定性的或者说是较闭气型的,那么在生产过程中开孔剂的使用量就要多一点,而硅油的用量就要略微下降一点。
那么怎样才能确定开孔剂与硅油的添加量呢?在聚氨酯行业中由于慢回弹海绵和其它海绵的不同,如普通绵高回弹海绵无论有多少个生产厂家,但是它们的生产配方可以说大同小异,甚至可以说基本一致,而慢回弹海绵却不同它的配方千变万化,所以要以模式定位开孔剂与硅油的用量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了,但是无论怎样基本原理还是不离其中,无论怎样变化只要熟炼掌握好它的规律操作起来也能得心应手,开孔剂的用量无论你所发的慢回弹海绵密度是多少,只要所发的海绵在反应结束后能见到层面放一点气即可,但是所放的气泡千万不可以太大,气泡越大气孔会粗大,这也说明两个问题,一硅油添加量不足,需增加一定比例的硅油,二假如切开绵体见气孔正常那么说明开孔剂的添加量偏高了,应该减少开孔剂的添加量。